嘉人 marie claire 紛享世界 風格由我

路易威登基金會“莫奈與米切爾”對話與回顧展

來源:嘉人網
導讀:路易威登基金會宣布于2022年10月5日至2023年2月27日舉辦“莫奈與米切爾”對話與回顧展。

路易威登基金會將于2022年秋季舉辦盛大活動——“莫奈與米切爾”展覽。

 

Claude Monet, The Artist’s House Seen from the Rose Garden, 1922-1924
Claude Monet, The Artist’s House Seen from the Rose Garden, 1922-1924

Joan Mitchell, No Room at the End, 1977
Joan Mitchell, No Room at the End, 1977

克勞德·莫奈(1840-1926)與瓊·米切爾(1925-1992)皆為藝術大師,他們對當時及后世畫家產生了深遠影響。此次“莫奈與米切爾”展覽首度同臺展出兩位大師的作品,開創(chuàng)一場栩栩如生、沖擊感官、充滿詩意的藝術“對話”。莫奈的《睡蓮》亦在展品之列。與“莫奈與米切爾”展覽互為襯托的是瓊·米切爾作品回顧展。屆時,法國及歐洲其他地區(qū)的觀眾得以一睹米切爾畫作的風采。“莫奈與米切爾”展覽和“瓊·米切爾回顧展”將呈現兩位藝術家對同一風景的獨特詮釋,兩者均注重采用沉浸式感官體驗手法演繹風景。《睡蓮》為莫奈的封山之作。他曾長時間觀察吉維尼的睡蓮池面,并在畫室將所觀意象再現出來。瓊·米切爾則會探尋身處心儀之所時的一段記憶,抑或一縷情愫,以及那些跨越時空卻依然鮮活的感觸。這些抽象派作品創(chuàng)作于韋特伊鎮(zhèn)的La Tour畫室之內。韋特伊鎮(zhèn)是一個法國小村莊,瓊·米切爾于1968年移居至此后未曾離開。1878年至1881年期間,克勞德·莫奈亦居住于此。

 

莫奈與米切爾 

畫廊 4-12

2022年秋季,路易威登基金會將與全球克勞德·莫奈藏品最多的法國馬蒙坦莫奈美術館攜手,共同舉辦“莫奈與米切爾”展覽,就克勞德·莫奈的后期作品——《睡蓮》(1914-1926年)與美國藝術家瓊·米切爾的作品展開一場專題對話。“莫奈與米切爾”展覽將在2022年10月5日至2023年2月27日期間舉辦。本次展覽選材獨特、頗具詩意,展品覆蓋底層至頂層,橫跨8個畫廊。瓊·米切爾回顧展將在Frank Gehry大樓底層同期舉辦,屆時大眾可以一窺其作品真容。

 

20世紀50年代,克勞德·莫奈創(chuàng)作的《睡蓮》在美國頗受認可,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將其視為抽象派的開山之作。繼André Masson之后,美國著名評論家Clement Greenberg也對這些作品的現代性大力追捧:“莫奈最終探索出的繪畫原理,并不新穎,但卻更為全面;而且,這一原理并非如他所原本以為的存于自然中,而在藝術的真諦中,在藝術的‘抽象性’中。”1957年和1958年,“莫奈復興”風潮興起,米切爾參加了“抽象印象主義”概念專題展覽,“抽象印象主義”一詞是由她的好友Elaine de Kooning創(chuàng)造而來。瓊·米切爾于1968年移居韋特伊鎮(zhèn),毗鄰莫奈故居(1878-1881年),兩位藝術家之間的創(chuàng)作默契因此得以深化。不過,瓊·米切爾依然堅守著完全獨立的藝術風格。

 

Claude Monet, Nymphéas, 1916 – 1919
Claude Monet, Nymphéas, 1916 – 1919

面對同樣的風景——塞納河畔,莫奈和米切爾探索出了各自的繪畫技法,他們對該技法的定義亦有所雷同,莫奈稱其為 "感覺",米切爾則稱之為 "感受"。兩位藝術家的創(chuàng)作靈感均源自大巴黎地區(qū)的自然風光,對光和色彩具有同樣敏銳的感知力,光與色彩相互作用即構成創(chuàng)作基礎。米切爾采用歡快的色彩、明亮的光影,喚起人們的感受與記憶。莫奈晚期作品的特點是,摒棄固定輪廓,轉而透過轉瞬即逝的光影來捕捉色彩。莫奈和米切爾均喜愛親近自然風景,并采用相似的繪畫手法,將樹葉、水與空氣呈現于畫布之上,令其洋溢勃勃生機。

 

本次展覽將展出兩位藝術家的約60件代表作品,著重呈現作品在視覺效果與創(chuàng)作題材方面驚人的相似性,引領公眾踏入一段引人入勝、身臨其境的藝術鑒賞之旅??藙诘?middot;莫奈的作品約 36 幅,均為大開幅畫,其中有25幅重要畫作來自馬蒙坦莫奈美術館,為公眾呈現《睡蓮》系列全套作品。這些畫作鮮少不帶外框,與瓊·米切爾的24幅作品隔空對話。

 

值得注意的是,本次展覽將同時展示兩幅杰作:

  • 克勞德·莫奈創(chuàng)作的《百子蓮三聯(lián)畫》(約 1915-1926 年),這是一幅近13米長的 “宏偉裝飾畫"。該三聯(lián)畫由美國的三家博物館持有,分別是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、圣路易斯藝術博物館和堪薩斯城的納爾遜-阿特金斯博物館,它們將首次在巴黎合體展出?!栋僮由徣?lián)畫》由莫奈耗時10年創(chuàng)作而成,被其視為“最佳四套系列作品之一”,為該藝術家后來在美國聲名鵲起發(fā)揮了決定性作用。

 

  • 瓊·米切爾創(chuàng)作的《大峽谷》:十幅畫作皆精選自《大峽谷》系列(1983-1984年)。這套作品曾于1984年在法國巴黎畫廊零星展覽過,數十年后合體展出,堪稱壯舉。作為米切爾最重要的系列作品,其特點是豐富的色彩鋪陳于畫布之上,營造出一種生機勃勃、歡欣雀躍的感覺。蓬皮杜中心展出的三聯(lián)畫《大峽谷 XIV》(片刻)則迥然不同,觀之即生起無窮無盡之感,不禁令人眼神迷離。

 

Claude Monet, Agapanthus, 1916-1919
Claude Monet, Agapanthus, 1916-1919

Joan Mitchell, La Grande Vallée, 1983
Joan Mitchell, La Grande Vallée, 1983

克勞德·莫奈后來進行了頗具前瞻性的風格轉變,創(chuàng)作大開幅畫,這恰好與瓊·米切爾的作品尺寸不謀而合。與此同時,米切爾則以現代手法對莫奈的《睡蓮》(1914-1926)加以演繹,這些作品現陳列于Frank Gehry設計的大樓之內。

“莫奈與米切爾”展覽與馬蒙坦莫奈美術館的合作頗具科學性。

 

總策展人:Suzanne Pagé,路易威登基金會藝術總監(jiān) 

展覽策展人:Marianne Mathieu,馬蒙坦莫奈美術館首席策展人;Angeline Scherf,路易威登基金會策展人 

 

瓊·米切爾回顧展(1925-1992)

畫廊 1 與畫廊 2

除“莫奈與米切爾”展覽,路易威登基金會還將攜手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 (SFMOMA) 和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 (BMA),聯(lián)合舉辦一場30多年來歐洲最為重要的瓊·米切爾回顧展,旨在提升公眾對其作品的認知。參展作品約 50 幅,展于一樓的兩個畫廊,展出面積達1,000 平方米,對最近于美國舉辦的展覽進行重新演繹。本次展覽得益于蓬皮杜中心和布魯王家修道院博物館的慷慨解囊。路易威登基金會收藏的十幾件作品也將參展。

 

雖然瓊·米切爾曾于20世紀50年代前半葉參與美國抽象表現主義運動,但本次展覽旨在凸顯其作品的獨特性,彰顯其創(chuàng)作特色:飽和的色彩,對色彩和光線孜孜以求,以及對自然風景情有獨鐘。她曾表示:"我與風景同在"。米切爾的創(chuàng)作靈感源自她的記憶、過往感受,以及杰出現代大師(梵高、塞尚、馬蒂斯和莫奈等)的作品。她還會從音樂與詩歌中汲取靈感與創(chuàng)意,展廳的大量文獻就能突出說明這一點。本次回顧展將回首米切爾的生平和作品,如今,人們視之為二十世紀下半葉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??偛哒谷薙uzanne Pagé曾在法國博物館舉辦過首場瓊·米切爾作品展(1982),她指出:“米切爾的作品‘具備抽象派精髓,頗為矛盾,卻獨具一格’,藝術家自稱‘我的作品抽象,但卻是風景畫’。”

 

Joan Mitchell, Minnesota, 1980
Joan Mitchell, Minnesota, 1980

自1950年代初期起,瓊·米切爾便成為紐約藝術界的杰出人物,并時常與Franz Kline、Willem de Kooning和Philip Guston等藝術家互動。她的行動繪畫作品充滿活力,這源于她在19 世紀和20 世紀之交時,與歐洲藝術家之間交往甚密,并對詩歌頗感興趣。展覽回顧了米切爾創(chuàng)作于故鄉(xiāng)與巴黎的主要系列作品,她在1959年移居巴黎,然后于1968年永久定居韋特伊鎮(zhèn),此處與她的作品更為契合。韋特伊鎮(zhèn)起初被視為那些太陽普照、熱情洋溢畫作的靈感來源,隨后便快速成為20世紀70 年代多聯(lián)畫的代名詞,例如蓬皮杜中心持有的畫作《Chase Interdite》 (1973)。米切爾在20世紀80年代繼續(xù)創(chuàng)作熱情洋溢的作品,如向梵高致敬的《無鳥》(1987-1988),或她對塞尚作品《圣維克多山》的經典演繹版(1989)?!妒ゾS克多山》是路易威登基金會收藏的杰作之一。

 

瓊·米切爾回顧展由路易威登基金會攜手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 (SFMOMA) 和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 (BMA)聯(lián)合舉辦。該展覽將在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舉辦,展出截止2022 年 8 月 14 日。此展之前曾在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,廣受評論家與公眾贊譽。

 

 

 

 

延伸閱讀